咨询研究

开云kaiyun2024-2029年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状况及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2024-07-1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多为二元杂种猪或纯种猪)和商品代肉猪(三元杂肉猪和四元杂肉猪等)

  商品代肉猪主要指三元杂肉猪和四元杂肉猪等,是由二元杂种猪与纯种猪杂交或不同二元杂种猪之间杂交形成的肉猪品种,育肥、屠宰加工后用于食用。

  目前,中国市场中的纯种猪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瘦肉型良种猪。在品种杂交方面,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特兰等品种猪通过杂交获得的三元杂或四元杂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成为商品肉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

  肉猪养殖是一个优良基因传递多代次、多环节并可持续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种猪繁育、肉猪饲养等环节。

  我国现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肉产量 5,794 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3 年肉消费量为 5,973.82 万吨,占同期全球猪肉消费量 11,541.5 万吨的 51.76%,开云kaiyun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开云kaiyun。

  同时,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 年,我国猪肉产量 5,794.00 万吨,占到肉类整体产量的 54%。

  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决定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猪肉在我国动物蛋白需求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 年至 2018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总体保持稳定,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 6.5 至 7 亿头之间。受 2018 年 8 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病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严重受损,2019 年、2020 年生猪出栏数仅分别为 5.44 亿头及 5.27 亿头,均较 2018 年大幅下降。2021 年,随着非洲猪瘟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生猪产能快速释放,2022 年全国生猪出栏 7.00 亿头,基本恢复到猪瘟前水平。2023 年全国生猪出栏 7.26 亿头,出栏量持续增加。

  2017 年末及 2018 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稳定在 4.3 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病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受损严重,2019 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较 2018 年末大幅下滑 27.50%。2020 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步恢复。2021年末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非洲猪瘟影响前水平,2022年存栏量达到4.5亿头。2023年存栏量为 4.34 亿头,较 2022 年有所下降。

  我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大国,但是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相比,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中小规模养殖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与标准化、规模化大型养殖场相比,中小规模养殖场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环保措施不到位、猪瘟防控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已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下,中小规模养殖场不断缩减,养殖规模占比持续减少;规模化大型养殖场不断增加,养殖规模占比持续增长,且呈现加速转变的趋势。

  农牧行业产业链是指包括饲料原料、饲料生产、动物养殖、动物屠宰、肉食品流通与消费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饲料、养殖企业产业链上的企业逐步通过上下游拓展,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进程。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情形包括:饲料企业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开展粮油加工或饲料原料生产、贸易业务,以获得低成本的、稳定的饲料原料;饲料企业向下游拓展养殖业,进行养猪、养鸡等规模化生产;养殖企业除开展上游饲料加工业务外,继续向产业链更下游延伸,开展生猪、家禽屠宰,或品牌肉食生产与销售。

  “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政策逐步落实,带动大量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实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智能化。作为传统产业的养殖业目前正处于向现代养殖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养殖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也必将和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开云kaiyun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并逐步完成“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产业构建。

  结合互联网技术,已有大型饲料及养殖企业开发出针对猪场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智能设备及业务人员对养殖场的饲养情况进行个体数据录入监测、实时数据动态跟踪,从而可以及时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为养殖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方案,帮助养殖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育种技术为生猪产业中最具技术含量的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生猪育种产业重心逐渐向品种质量和重要经济性状改良倾斜,以品种选育和杂交为基础的各种育种技术日益成熟,并开始出现与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交叉的各种改进的育种技术。

  种猪育种工作包含纯种选育、配套组合筛选和符合市场需要的特色品种培育等。种猪育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开云kaiyun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而且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和长期技术与数据积累,国内养殖企业缺少自主育种能力,大多数依靠国外引种繁育。国内种猪公司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猪产品匮乏。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推动,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品类增多、质量明显改善,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逐年上升,在以传统 BLUP 遗传评估体系为基础的育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的基础上,基因组育种技术逐渐兴起。未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有望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