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研究
kaiyun官方入口首都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决策咨询沙龙成功举办
2024年6月30日下午,首都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决策咨询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协前沿科技伦理与公共政策智库基地、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协办。来自首都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首先由两位专家做主报告,然后由其他专家围绕主报告进行多层面研讨。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劲杨为本次活动致辞,他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在决策咨询服务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合作平台,促进学界、业界及各领域的专家互动,为北京市的科技和人文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传播与人文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在主报告中阐述了北京在发展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策略与路径。他指出需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苏州和杭州等地探索人文经济的成功经验,将发展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他强调人文经济应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注重人文与经济的相互激荡和结合,提升理论层次。认识人文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人文经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形态,也就是“人民经济”;人文经济是“文明经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经济形态;人文经济是“共享经济”,是追求共同富裕的经济形态;人文经济是“绿色经济”,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形态。北京发展人文经济,就要突出首都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时代人文经济实践,与高质量发展相伴随,要注意以下方面: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kaiyun官方入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互补,经济建设与制度建设并举,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的同行,坚持系统观念和思维: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结合。北京应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应重点关注智能科技、航天体系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推动数字科技与绿色科技的融合,构建具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拓未来产业。
市科协前沿科技伦理与公共政策智库基地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教授李建军在主报告中强调通过文化赋能创造新质生产力,结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案例阐述了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文经济是一种富有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的高阶经济现象和形态,代表着后小康社会经济文明的新形态。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创新,颠覆性创新和前沿技术突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在讨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高扬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让新质生产力真正有益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发展人文经济和新质生产力都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打造新文明形态的重要机制。需要关注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确保科技向善,把意义导入其中,警惕科技的滥用、负面效应,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要有益于人类生命共同体,为未来创造美好生活。
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和主题积极发言。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徐国宝强调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需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需要整体思考,总结不同发展模式,解决现实问题。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研究室主任王宏家指出研究应聚焦具体问题,建议北京在文化经济领域进行资源整合,突出特色,消除壁垒,实现模式创新。对外经贸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许伟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握重大关系,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注重高水平高质量。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永乐强调人文经济需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各阶层需求;人文经济必须立足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阶段上的高难度挑战,要有新办法新手段。中国老教授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刘雄指出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依赖老百姓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应尊重客观规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研究员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要发挥北京作为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劲杨教授从系统论的角度强调应促进人文经济的自组织机制,激发各方面的创造力和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杜心蕾强调要用比较方法,注重人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博士生冉艳月和张倩等参加了讨论。
本次沙龙,议题聚焦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研讨热烈深入,汇聚了学界、业界、不同领域的观点,为首都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对策建议,推进了思考 ,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