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4年12月25日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新闻发开云kaiyun布会文字实录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2月25日召开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副市长、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链长梁勇,请梁市长向大家介绍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培育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正功;烟台黄渤海新区管委科技副主任毛岩鹏;山东汉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兴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烟台市副市长、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链长梁勇先生,请梁市长向大家介绍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培育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正功先生;烟台黄渤海新区管委科技副主任毛岩鹏先生;山东汉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兴林先生。请三位发布人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始终把工业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企业倍增计划、服务企业专员等工作机制,推动工业经济持续提质增效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24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连续9个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为全市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优渥的土壤。下面,我介绍一下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起点布局产业链发展思路。坚持用“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将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纳入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构建起“链长统领链条、链办建在部门、链主领航建链、部门区市联动”的支撑服务体系。印发《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明确“一个目标、两篇文章、六大行动”总体思路。形成产业全景“一张图五库”并持续更新,包括289家骨干企业、34类招商信息、140个数字平台、37名权威专家、20多个重点项目。其中,总投资28.2亿元的万有引力数字经济产业研发园、山东云储数字储能装备产业园、联东U谷·芝罘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拟投资64.7亿元的中电光谷智造产业园、万马(芝罘)产业港、烟台智算中心、冰轮能源装备智造园区等20余个项目正在积极跟进,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高质量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印发实施《实施六大行动 聚力链式发展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开展数实融合赋能行动,今年来全市新增“上云用云”企业500家,争创5个省级“产业大脑”和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打造晨星工厂120个,打造数实深度融合典型案例100余个。设立支持数字化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对数字技改、服务商诊断服务、数字化服务商标杆、数字化应用标杆、工业互联网平台、贯标认定等工作事项给予奖补。对服务我市重点产业链提质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平台企业,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有效激发了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三、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省首批5G网络示范区,印发实施《烟台市5G通信专项规划》,加快5G基站建设,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2.2万个,居全省第3位。开展“5G进万家”活动,全市5G用户普及率达到76%。5G场景应用加快推进,17个项目入选省级5G产业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万华化学面向‘互联网+’协同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及应用”和“耕海一号5G智慧海洋牧场”项目斩获国家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大奖。区域性标识数据生态正在构建,烟台工业互联网综合型二级节点、鸿鹏新能源行业级节点开通运营,目前已围绕食品、机械、能源等领域开展业务推广,累计接入企业1500家,标识解析量661.63亿个。
四、高水平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工业发展全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75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26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万华化学获评国家级“数字领航”示范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达到8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7.8%,数字技术已在工业生产全流程得到广泛应用。
五、高定位培育产业发展生态。抢抓峰会机遇,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推动各项成果落地落实,工业互联网生态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300余家,其中瞪羚企业29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拥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40余个,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1个、省级互联网平台20个,3家企业成功入选全省首批14个工业互联网场景。“烟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烟台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激发经济新势能的新引擎,逐步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实实在在的综合效益。
2025年,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实施“个十百千万兆”数字化转型提升计划,努力打造“数个服务机构、双十供给应用标杆、百家服务数商、千企首席信息官、万企数字化转型、千兆城市建设”的良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以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力争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年底前基站总数突破2.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加快建设“星火·链网”(烟台)骨干节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年均新增企业节点50个,新增标识解析量30亿个。进一步优化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布局,重点推进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中心、烟台市智算中心、烟台移动5G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算力规模争取突破1EFOLPS。
二、构建工业互联网梯度培育体系。建立“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库,打造聚焦重点产业链的平台服务和创新产品。重点围绕汽车、食品、消费电子开云kaiyun、海工装备、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组织细分行业性平台开展20场供需对接活动,持续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推进重点制造产业链企业自有平台和头部专业化电商全要素合作,支持垂直工业品服务平台和基于在线交互的本地产供销平台建设。
三、抓实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创新。开展“百企千线”示范推广行动,有效整合市区两级资源,围绕“9+N”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供需对接、标杆评选等形式,年度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000个以上。开展工业领域数字化诊断提升行动,优选百家提升潜力大、意愿强烈的成长性企业,开展实地诊断服务,形成数字化诊断提升库。推广千企CIO培训工作,年底前完成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和提升培训全覆盖,规下企业应知尽知。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造就数字工业的基础工具,是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代表。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发展工业互联网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立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计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起草工作,在市人工委、市司法局的指导下,我们组建了《促进条例》立法起草团队,全面梳理国家、省市数字经济立法情况,在充分借鉴先进省市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促进条例(草案)》初稿,邀请有关专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委托法律顾问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目前,《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于2024年10月22日经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2024年11月20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是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实施六大行动聚力链式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针对支持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和转型升级。对工业企业实施的投资50万元以上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最高奖补100万元,对获评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最高奖补500万元,全市重点产业链领域每年评选3—5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最高奖补100万元等等。
三是促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打造“数个服务机构、双十供给应用标杆、百家服务数商、千企首席信息官、万企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完善服务推进体系开云kaiyun,成立烟台市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转型的规划编制、项目论证、技术评审、标准制定等提供咨询服务;开展面向供给侧、需求侧的服务和应用标杆评选;建立市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夯实本地供给服务能力;发布《烟台市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指南》,开展千企CIO培训交流对接活动,着力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带动全市万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提升改造。谢谢。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渐呈现示范效应、集群效应。今年获批市级以上荣誉及项目100余个,正海集团获评省级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微纳传感器产业集群获批省级示范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一是基础底座不断夯实,累计开通5G基站227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接入量达1053家、标识注册量达248.3亿个。二是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华为(烟台)人工智能中心和渤聚通芯片算力中心建成投用,数字经济产业园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实施数字化诊断评估企业超过150家,举办供需对接、产业论坛等活动30余场。三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化工新材料领域开发了化工全流程软件生态,高端装备领域推出了工业“AI产线大脑”,视觉检测领域大力推广工业视觉AI大模型,各级智能制造标杆累计达到130个,数字场景覆盖“5+2”产业体系。
下步,我们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方向,持续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力。一是抓政策引领。抢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机遇,推动全区19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同时用足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切实发挥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作用。二是抓载体平台。依托环磁山科研走廊创新园圃等数字经济产业园聚集优势,加速推进外引内育,力争新增上下游企业100家以上;推动国内基础通用大模型头部企业与重点制造业企业合作交流,支持联合研发平台入驻园区,加快布局行业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领域合作。三是抓场景示范。立足“5+2”产业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分行业、分层次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及智能制造场景;推进数字化赋能商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制定个性化转型方案,分行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探索开发“AI+农业”“AI+智慧交通”等新兴领域,推动数字赋能百行千业。谢谢。
当前,AI大模型+行业应用已成为热点,作为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在这方面是否有具体的布局和规划?
汉鑫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公司,得益于烟台市委市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公司业绩一直以25%以上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于2021年在北交所首发上市。
公司的使命就是用AI赋能千行百业,我们在2019年与华为合作在烟台成立山东省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逐渐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数字城市为基石,以人工智能+工业制造和人工智能+交通出行为支柱的“一基两翼”的战略布局。
在数字城市领域,公司有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应用案例,以此为基础,公司将推出大模型+城市治理解决方案,为政务、公安、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
在工业制造领域,我们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精益生产理念,为工业企业提供全面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工业项目定制化程度高,开发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公司将以大模型技术为基础,推出AI大模型生成式无代码MOM开发平台,让普通工程师也能快速开发应用系统。
在交通出行领域,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聚焦车路协同赋能自动驾驶,实现“人、车、路、网、云”全面协同,其中涉及视频、雷达、位置、知识库等各类数据,我们将应用AI大模型的多模态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推动协同式自动驾驶、协同式自主泊车等场景应用落地。
我们投资1.7亿元建设了3万平米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去年投入使用,吸引多家合作企业入住;目前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了5个创新中心、9个业务代表处,业务覆盖东三省、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作为烟台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单位,我们积极搭建生态,与会员企业分享我们的市场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共同推动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链长制”工作机制是以链长思维抓产业,一链一个支持政策、一链一批重点项目、一链一个承载园区、一链一支服务专班,统筹调度要素资源,高位推动纾难解困,实现延链、补链、强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支撑。通过四位发布人的全面介绍和详细解答,相信大家对全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结合今天发布的内容,精心采制稿件,创新传播形式,对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取得的成果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宣传,为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稍后,我们继续召开“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一会见!开云kaiyun开云kaiyun开云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