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独家述评丨数字城市背后的“人情味”

 

  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数字”成了热词。在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上海要“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说到“数字”,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市人大代表盛雷鸣说起这几天碰到的一件烦心事:他想登录某政务平台办事,需要输入手机号及验证码。但输入手机号后,隔了好几个小时,验证码才“姗姗来迟”,早就过了输入时间。一天输入次数多了,他干脆吃了“闭门羹”,来来折腾了3天才完成。“要是政务平台像网购一样方便,也有客服帮忙解决问题就好了。”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数字化转型并非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将数字融入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之中。“数字+健康”:构建智慧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数字+教育”,加快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数字+文化”,加快博物馆、美术馆等文旅场所智慧化升级。平时办事想要“最多跑一次,最好一次也不跑”,更是离不开“一网通办”等治理数据化,加快打造“网购型”政务服务城市。

  数字为人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不但将成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引擎”,也让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更便捷,最终推动上海城市整体迈进数字时代。

  迈入美丽新世界,需要所有人跨过“数字鸿沟”,一个都不能少。数字不是万能的,要让数字实用、管用,功夫还是在“人”。市人大代表吴坚建议,要为那些运用技术困难的,提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及无障碍普及率,其中包括开展常用应用软件适老化改造、开发具有适老化特点的智能产品,推动企业设计研发智能导盲设备等。

  要让数字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需为数字做好“规矩”,把数字“关进笼子”里。使用一个新的APP前,人们往往要接受多个同意获取个人信息的程序,有市人大代表开玩笑说,“就好像对待老婆一样,对方说什么都得说‘是’,要么后面更麻烦开云kaiyun。”昨天下午,在市人代会浦东团审议现场,更有市人大代表对数据的运用连发“七问”:数据库有没有知识产权?数据收集的原则应是怎样的?对公开信息是否应做到“应收尽收”?对隐私数据是否应该限于必要部分?政府收集法人的秘密商业信息和公民个人信息时,如何确定隐私权的边界、采集流通的边界等。

  我国的《民法典》在世界法律中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其中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大亮点。为此,市人大代表陈峰建议,从立法层面看,要持续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大数据保护法律体系,需要从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个维度推动和完善相关立法,强化知识产权及数据保护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开云kaiyun。

  盛雷鸣则建议,产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界定并且处理好政府、产业、企业三者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用力方向,从而形成合力。其中,政府应当总揽全局,发挥引导与保障作用,担任好“齿轮”的角色,让每一个环节有序运转、各个环节之间衔接配合。“以数据的流转为例,获取数据后以怎样的方式传输?涉及怎样的技术?传输过程由谁监管?数据跨境是否有特殊规则?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一旦发生数据泄露,相关主体承担怎样的责任?这些问题,都是数字化转型不可回避的先决条件。”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目前,上海市人大正积极推动数据方面的地方立法和制度供给。相信随着数据开放共享、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等堵点打通,数字化转型终将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亮眼底色。开云kaiyun开云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