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千秋文韵展华章——解码古都安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3300多年前,商王盘庚率众来到洹水殷地,繁盛的城市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和发达的青铜文明汇聚,书写了早期中国的出彩华章。自此,“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悠悠洹水,巍巍太行。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既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地、中国汉字的起源地,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一山一河间,蕴含着连接历史与现在的密码。

  “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安阳从千年文脉延绵中感知来路,在革命精神中砥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中阔步前行。

  这是2024年2月26日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安阳城边,古老的洹河穿殷墟而过。夜幕下的河畔,气势恢宏的殷墟宫殿宗庙区、规模庞大的王陵区、星罗棋布的手工业作坊、庄重大气的殷墟博物馆依次被灯光点亮,流光溢彩。

  1928年10月,当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挖下第一铲黄土,拉开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时,安阳这座城市便被浓墨重彩地记录在中国历史上。

  “因为殷墟,中国信史上推至商代。以殷墟为支点,往前为探究更早的文明提供了抓手,往后开启了3000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的格局。”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说,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处。

  2021年,随着殷墟保护工作先后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层面规划,安阳迎来了文化保护发展事业的新机遇,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得以实施。

  这是2024年2月23日拍摄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得以集中呈现。

  《周易》发源地、岳飞故里、漫画之都……汇聚在安阳身上的“文化标签”越来越多。随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安阳市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相继开馆,一批彰显安阳特色的文化地标串联起三千年历史。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安阳市共接待游客4314.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4.91亿元。

  殷墟博物馆东行一公里,以文物保护、考古体验等功能为主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往南,巧妙结合现代戏剧、电影手法的“洹河夜游”在此上演:一道水幕在洹河月亮岛缓缓升起,“女将军妇好”率先登场,带领游人穿越三千年、遇见大邑商。

  从遥远殷商一路走来,步入安阳古城,文峰塔、高阁寺、魁星阁……众多饱含历史韵味的古建筑与游人相映成景。在璀璨灯火映照下,古城安阳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如今,安阳正以坚定的文化自觉,着力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新格局。

  行走安阳,街头巷尾的公交站台、道路窨井盖,处处都有甲骨文元素,就连无意间拐入的一家老字号小吃店,都能寻到甲骨文的踪影——这是独属于安阳的浪漫。

  1899年,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此后,一代代中国学人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文明密码被破译。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穿越数千年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造精神。”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开云kaiyun。

  这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2023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近年来,安阳在擦亮“殷墟甲骨文”历史文化标识、打造“中华字都”上不断发力,努力让甲骨文融入城市肌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甲骨传奇,从青铜钟鼎到竹简帛书……中国文字博物馆,记录着汉字的漫长发展历程,呈现出文明发展的清晰脉络。

  除此之外,社区、公园、工厂、学校、村庄……遍布安阳的105座甲骨文书屋,不仅提供优质阅读资源,还引入甲骨文最新研究成果和文创产品,成为安阳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

  2019年,习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在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近年来,安阳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甲骨文开放创新共享平台,不断实现甲骨文考释、研究、展示的升级,推进甲骨文保护与传承。

  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2024年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里,数以万计的甲骨碎片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自动缀合;微信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持续圈粉;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为甲骨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研便利……

  甲骨文,在校园“热”了起来。甲骨文雕塑、甲骨文十二生肖墙、甲骨文广播体操……走进安阳各中小学,甲骨文创意设计随处可见。目前,安阳市拥有47所省级、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编写《汉字小时候》《好玩的甲骨文》等50余本甲骨文教材读本。

  今年,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以现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蕴藏的文明密码。

  “作为第一所以甲骨文命名的小学,我们要持续推进甲骨文教育实开云kaiyun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安阳市甲骨文小学校长燕飞说。

  夏日里,太行山绿意葱茏。镶嵌在山腰的红旗渠,如一条墨绿色的绸带,静静流淌。往来的到访者在青年洞刻着“山碑”的石壁前驻足,感受红旗渠精神的永续传承。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每次走到青年洞前,红旗渠景区讲解员申彦茹都会心潮澎湃,她的爷爷正是红旗渠的建设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现为林州市)人民为解决苦旱,决定开凿水渠,引漳河水。10年时间,10万儿女在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最终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凿出一条“希望之渠”,让当地从此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2022年,习在考察红旗渠时这样强调。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布准备车间,工作人员在检查整经机机台(2024年2月22日摄)。该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出5G用低介电电子纱、5G用超薄电子布等产品。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行驶在安阳林州,宽阔的红旗渠大道从市区一直延伸到太行山脚。今天的红旗渠之于安阳,已不单纯是一条浇灌50多万亩土地的水渠,更多是精神的火种。

  2023年,河南省印发《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开云kaiyun,为安阳市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目前,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安阳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超过90家低空经济企业集聚安阳,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翻开未来产业的崭新一页;不断加力的“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叫响“安阳最安心”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开云kaiyun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