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开云kaiyun习考察过的城市——阜阳
阜阳地处千里淮河之畔、皖豫两省交界处,因“千载名城、千古名相、千万人民”而著称,因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居显位,是走向振兴的皖北龙头城市。
阜阳,古称汝阴、顺昌、颍州,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淮夷”先民在此拓土定居,周初为胡子国都,楚灭胡后为楚地。战国末年,楚考烈王迁都于钜阳(今阜阳太和县),阜阳一度成为楚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秦置“汝阴县”,汉高祖六年封夏侯婴为汝阴侯于此。秦汉以后,阜阳历为郡、县、州、府治所以及众多王、侯的封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直隶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附廓阜阳县。
“襟带长淮,控扼陈蔡”的阜阳,素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是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交融之地。阜南台家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商代青铜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出土于“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的汉简,填补了汉代简牍材料发现与研究的诸多空白,被史学界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秦汉考古领域最重要的发掘成果之一。出土的“二十八宿圆盘”以珍罕著称中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并有确切年代的天文观测仪。
颍淮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汝颍多奇士”的美誉。管仲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他在齐为相40余年,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和英名而彪炳史册。“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管鲍之交”的千古情义传为美谈。
北宋时期,神宗曾被封为颍王,即位后颍州便成为“飞龙之地”,升为顺昌府。吕夷简、夏竦、蔡齐、程琳、晏殊、苏颂、欧阳修、吕公著8位宰相先后知颍,苏颂曾赞誉“颍为善郡”。欧阳修对颍州情有独钟,其任职于颍、退休于颍,后终老于颍州西湖居所,其知颍诗、思颍诗、归颍诗多首,歌咏颍州西湖胜景的达43首,10首《采桑子》每一首都以“西湖好”开篇,留下“平生为爱西湖好”“西湖烟水我如家”“白首重来似故乡”等诗词佳句。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偕弟苏辙赴颍州拜谒恩师欧阳修,留下了“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等名句,“欧苏会颍”的忘年交契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线年),苏轼知颍州太守,写道:“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称赞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阜阳也是宋金对峙的兵戈烽火之地。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抗金名将刘锜在此以少胜多,大破金兀术,史称“顺昌大捷”,彻底粉碎了金兵自两淮南下的企图。据传,当时为保障宋军后勤,老百姓纷纷蒸好大馍送到军中,此馍长约一尺半,重有三斤,士兵饿了削一片就可充饥,睡觉时还可当枕头用,士兵都称它为“枕头馍”,后一直流传至今。
阜阳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嗨子戏、黄岗柳编、临泉杂技等1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淮河琴书、太和清音、狮子灯等3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阜阳成为皖北革命的中心。1928年,阜阳爆发“四九起义”,打响了安徽人民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安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高度评价,“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2月,率领的前方指挥所与率领的后方指挥所会师于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长达88天。
淮河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千百年来淮河流域洪灾频发,成为“要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的黄泛区。新中国成立后,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在周恩来的协调下,时任华东水利部副部长的钱正英制定了《治淮方略》,提出“蓄泄兼筹”治淮方针。为了缓解上下游压力,阜南蒙洼地区成为治淮蓄洪的首选之地。蒙洼蓄洪区面积180.4平方千米,设计蓄洪水位27.8米,库容7.5亿立方米,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正是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自1953年建闸以来,先后在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累计蓄洪量约75亿立方米。王家坝人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也成为颍淮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阜阳人民敢想、敢试、敢闯,阜阳农村改革试验区是获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改革试验区。1994年,创新开展以“税费合并、折实征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为终结农业税改革积累了经验。当前,阜阳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总结出成立机构、摸底核实、制定方案、开展调查、审核公示、签订合同、完善证书、资料归档“八步”延包程序。
2020年8月18日,习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勉励“乡亲们自力更生,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6月27日,习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鼓励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阜阳人民牢记殷殷嘱托,锚定安徽省委“三地一区”“七个强省”战略部署,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引领阜阳城市圈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阜阳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全国百强,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市、数字经济百强市、全国文明城市。
作为闻名遐迩的“百亿江淮粮仓”,阜阳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800万亩以上,以不足全国0.5%的耕地,贡献了全国近1%的粮食,生猪、牛羊开云kaiyun、禽肉产量均居安徽前列,为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出突出贡献。深入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2023年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肉牛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阜阳之变,变在产业。今日的阜阳,坚持制造强市,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十大特色产业,聚链成群、攀高向新,江汽中重卡和比亚迪、立讯精密等项目加快成长,新型铅蓄电池产能占全国1/5、规模最大,全国最大规模钙钛矿组群项目落地建设,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实现量产并向乘用车等领域批量供货。
历史上,阜阳的兴盛与交通息息相关。如今,阜阳加快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依托日编组能力4.6万辆的阜阳北编组站,建设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更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规划建设的京港、京台高铁交会于此,阜阳在全国交通主轴中的重要节点地位更加凸显;发挥江淮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联运优势,启动建设三角洲综合航运交通工程,打造江淮干线航运枢纽,努力再现隋唐大运河的历史风采,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畅联国内、通达世界。(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