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不出两年核心城市会挤满更多人开云kaiyun
前段时间,我看到网上有人感慨,说今年北京、深圳的人流量感觉没有往年那么猛,春运潮感觉比以往都要早很多。
不过目前官方的数据还没出来,具体情况不好说,但是去年开始,确实看到不少人在推测:
202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16%,很多人认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见顶。
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的城市化实际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拿日本来说吧,日本90年代泡沫破裂的时候,城镇化率高达77%,现在基本稳定在80%左右的程度。
从数字来看,我国的城市化率和日本差距只有最后的15%,但实际上的差距,远不止于此。
从日本东京往外走,不论你是坐新干线还是高铁,你会发现沿线都是密密麻麻的工厂和建筑。
纽约2019年,人口密度已经高达1.07万人/平方米;东京,6400人/平方米;新加坡8357.6人/平方米等等。
我们上海2023年,人口密度只有3900人每平方米,北京是1300人每平方米。
今天我们66%的城镇化率看起来很高,但是实际上是把大小城市的城镇化率全部算进来的。
这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真正计算我们大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化率,我们可能连40%不到。
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城镇化,是人口从农村迅速走向城市,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城市化,是人口迅速从中小城市流入到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之中。
我国14亿人口,按照城市化率80%来计算,未来大概有11.2亿的人口要居住在城市之中,大部分人的归宿可能都是去少数的几个城市群。
今年春运,广东是全国断崖式第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地,珠三角的虹吸能力就是如此强劲。
日本历史上经历过两次房地产危机,第一次之所以平稳落地,就 是因为城镇化率还没有见顶,购买力还有支撑。
这些核心城市群,哪怕这两年人口增速放缓开云kaiyun,至多2年,经济缓过来了,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涌入。
目前,全国算得上号的城市群不超过5个,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城市群、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
我常常跟大家说,不要去关注市场每天的涨跌,因为没人能说准明天是涨5%还是跌6%。
只要大的趋势抓对了,你入场的点又是相对的低点,剩下就是静等周期,坐等躺赢。
这两年我最建议的操作,就是趁目前楼市的低点,把自己的资产放到头部城市群中。
因为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来看,头部城市群的规模可能是第二大城市群的2-3倍还要多,这些都会具体地表现在房价之上。
这点不仅国内有,全球都是如此,核心就是因为现在的工厂,越来越倾向于无人化和自动化。
深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23年高达63.3%。2023年,杭州第三产业经济占比高达70%。
这几年,经济确实要差一些,但是很多新型的就业岗位,最先出现的地方还是大城市。
比如这两年很火的家庭收纳师、宠物上门喂养、以及最近出现的租房代看业务,都是现在核心1-2线城市出现的。
因为小城市人口持续流失,市场就会越来越狭小,最终可能学校、医院都会开始减少和合并,赚钱也会越来越难。
现在大家或许觉得天方夜谈,但是随着城市化进一步的深入,这些趋势会迅速且剧烈的显现出来。
如果你的多套房子,依旧放在人口持续流失开云kaiyun、出生率持续下滑、且没有产业支撑的小县城或者三四线城市。
不然为何要提到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何要提倡破除社会对人员流动的限制,为何要进一步的收储?开云kaiyun开云kaiyun开云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