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开云kaiyun卡奥斯的爆点工业互联网的奇点
放眼整个人类科技发展史,任何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发展过程都不是线性的开云kaiyun,而是呈现“S”型曲线特征,即前期渗透率增长缓慢,越过奇点后商业化进程会陡然加快。
比如智能手机的奇点是2009年,在此之前的五年时间里,智能手机渗透率从3%缓慢提升到14%,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渗透率快速飙升到近70%;新能源车的奇点是2021年,2021年-2024年这三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从10%左右直线%以上。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角,工业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肩负重构生产关系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任,其一举一动始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无疑也是这个新型的经济发动机何时才能被彻底引爆。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产业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当下的工业互联网正无限逼近奇点。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已做好加速发展的准备,有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行业是否已经形成一套高效的、能够不断迭代的发展范式。
过去十余年时间里,工业互联网始终处于路径探索阶段,大家分散出击,各自摸索,并没有在方向、理念和模式上沉淀出一个明确的指引。但现在,情况已完全不同,卡奥斯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范式统一的可能。
在技术架构层面,卡奥斯明确“大连接、大数据、大模型”的原则;在平台建设层面,卡奥斯则创新性地提出“大企业共建,中小企业共享”的生态理念。
这套范式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像西方企业那样提前划定边界,然后沿着某一个方向发力,而是从一开始就保持高度开放,抓住数据融合与数据价值挖掘这个数字化革命的主要矛盾,让尽可能多的设备、数据、技术模型和企业主体接入其中。
广泛的数据链接带来了庞大的生产资料,庞大的生产资料促成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强大的技术能力释放了丰富的解决方案,丰富的解决方案吸引更多攸关方加入,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数据链接,由此形成一个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进化、螺旋上升的大科技和大生态闭环。
比如在生态上,卡奥斯从零开始积累,到目前已孕育出化工、能源、汽车、服装、电子等十余个行业生态,链接90万家企业,服务16万家。
再比如产品,持续升级迭代,从简单到复杂,从解决单一问题到解决一揽子问题,全新的卡奥斯ONE-COSMO产品图谱2024已经形成面向企业端的“灯塔工厂”和面向云端的“产业云脑”两大产品系列。前者聚焦车间、工厂、企业等具体场景,打造全球引领的灯塔工厂解决方案;后者则主要围绕千行百业产业链数智化场景提供云端协同增值服务,既有“一米宽、百米深”的工业APP,也有“百米宽、百米深”的“工厂数智化→企业数智化→园区数智化→产业链绿色化→城市数智化”等新“五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服务的颗粒度也在提升,最典型的就是大规模定制的落地。
在奇瑞工厂,卡奥斯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汽车大规模定制平台,通过卡奥斯的交互大模型与用户深度交互,识别出5万条需求,共创出35类定制场景,然后通过供应链协同进行柔性制造和混线生产,最终充分满足汽车用户在越野场景上个性化需求,由“千人一车”到“千人千车”。
事实上,卡奥斯这套理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确立,但全行业对此并未形成共识。之所以说当下开始具备范式统一的条件,是因为现实正不断证明卡奥斯的选择是有优越性的。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有22家制造企业加入全球灯塔网络,包括19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灯塔和3个可持续灯塔,其中卡奥斯赋能的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是本批次端到端(E2E)灯塔工厂中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企业。
灯塔工厂向来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有标杆意义的数字化制造示范者,含金量十足。在此之前,卡奥斯COSMOPlat已成功赋能打造了11座灯塔工厂,今年这一座的不同之处在于开云kaiyun,卡奥斯成功将AI整体解决方案带进了灯塔工厂。
在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针对海外空调维修响应慢和工人技能不均的痛点,卡奥斯充分融合空调维修大数据与生成式AI大模型,自主研发出“智能维修专家”,通过实时采集空调相关运行参数助力企业实现对产品的实时预测与维护,直接推动用户投诉率下降75%。诸如此类的AI赋能,在卡奥斯当下的一线服务中已被广泛应用。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卡奥斯COSMOPlat的品牌价值已上升至1027.77亿元,成为工业互联网行业中首个突破千亿的品牌。
无独有偶,卡奥斯在今年还成功入选《财富》杂志评选的“2024年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公司”榜单,成为本年度行业唯一入选品牌。
10月14日,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官网下发公告,由卡奥斯COSMOPlat牵头申报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熟度模型国际标准已正式立项。作为全球首项ISO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国际标准,该标准的诞生直接填补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领域标准的空白。
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是对一家企业的最高认可,卡奥斯能有这个地位,与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一路凯歌有直接关系。
早在2016年海尔完成对美国GE Appliances并购之际,卡奥斯就开始赋能推动后者的内部整合,到现在这家企业的营收较收购前已增长近2倍,利润则提升了3倍,成为美国收入增长最快的家电公司。此后卡奥斯大规模定制模式在新西兰斐雪派克、欧洲Candy、日本三洋等海外工厂陆续完成复制,均获得显著效果。
到目前为止,卡奥斯已在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各个地区实现应用,覆盖家电、家具、包装、食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众多行业。
很显然,2024年是卡奥斯加速成长的一年,这些成绩集中反映出了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工业互联网的现实价值正在被迅速推高;第二,以卡奥斯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完全可以预见,如果全行业都能沿着卡奥斯开辟的道路走下去,集中优势资源,朝一个方向使劲,工业互联网的历史进程势必还会被向前推进一大步,这并非主观臆测,而是客观使然。
1980年,中国GDP只有2000亿美元,如今则高达约18万亿美元,40多年增长了90倍,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人类发展史上难以复刻的经济奇迹。
然而,这一切的另一面却是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巨量投入和消耗,现在中国每年大约要消耗全球一半的矿产资源。
如果继续沿用这一套发展模式,未来几十年中国要想再实现GDP翻倍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经济效率是唯一解。也正因如此,政府才不断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国家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企业也是如此,2000年-201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高达9.7%,到2010年-2021年这一数据已经降到6.7%,2022年和2023年分别再次降至4.2%和5.7%。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倒逼制造业寻找提升生产力的新引擎,给出系统解决方案的工业互联网是不二选择。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数据,2024年最新当选的“灯塔工厂”将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50%。可以预见的是,在大企业已经实现降本增效和产能外溢的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也必将会在倒逼压力下加速到来,过去不敢转型、不想转型、不会转型的局面正在被扭转。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AI在过去几年的狂飙突进极大的解放了工业互联网的能力。2018年,OpenAI发布的GPT-1大约只有1.17亿个参数,到GPT-2进一步增长到15亿个参数,而2023年发布的GPT-4的参数总量已飙升到1.8万亿。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工业互联网在数据抓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领域的能力爆发式提升。
以卡奥斯智能交互引擎为例,运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AI技术,结合海尔40年工业经验积累,不仅能够理解、分析用户需求,还能提供精准、高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实现智能体的自开发和一键调用,支持从设备管理到生产优化再到客户服务的全方位智能化升级。所有这些功能,在前AI时代都是无法想象的。
在最新上市的《奇点更近》一书中,著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再次发出重磅预测,2029年之前,AI会在所有任务上都超越人类,届时通用人工智能将全面实现。如果这一预言成真,工业互联网的平台能力势必还会有一次全面而彻底的爆发。
把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所有新技术或产品都会从低能力、高成本逐步走向高能力、低成本,市场就是伴随这种转变而被引爆的。
人工智能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每秒只能执行大约10万次操作,而如今谷歌的虚拟机每秒可以执行大约26乘以10的21次方操作,我们现在用一美元能买到的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初期时的1.6万亿倍。
哪怕在5年前,数字化改造对于中小企业可能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现在,开云kaiyun卡奥斯已经能够让广大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服务唾手可得。2020年-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率分别达到14.7%、17.5%、22.2%,按照其他产业的发展规律,普及率超过20%后每前进一步都在无限逼近奇点。
身处在一个超速时代,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产业革命恢宏而巨大,但在当时却显得稀松平常,甚至不为所动,人们对于时代的变迁似乎总有一种天生的钝感。
计算机诞生之初,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一度预测世界上只需要5台就够了;2007年乔布斯首次展示滑动解锁功能,时任微软CEO鲍尔默曾断言iPhone没有获得重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新能源车崭露头角时,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却炮轰电动路线没前途。连科技大佬都如此,更何况普通大众。
工业互联网也一样,今天看起来或许并不显山露水,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以惊艳的姿态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政府高度支持,企业普遍需要,技术强有力加持,平台精进不息的合力下,工业互联网的奇点随时会出现。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